星期一, 10月 30, 2006

男女溝通大不同

  人際交往是一種社會性需要,人類有親和動機,透過與他人的交往,人們才能獲得情感上的滿足,因此,與人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,是我們生存、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。傳統上,對於人際關係的論述大多侷限在現實世界裡所建立的人際互動上,人際之間的交往是由於血緣或地緣的相近所產生的。但是,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,特別是都市化的形成,使得血緣共同體、地緣共同體逐漸失去影響力,除了我們的家人、朋友、同學、同事之外,我們幾乎生活在一個充陌生人的世界,雖然每天接觸許許多多的人,但是人與人之間少有交流、言談的機會,反而充滿了冷漠與疏離。然而,網路時代的來臨,形塑了另外一種新的人際交往模式,透過網路,人們不但可以與原來真實世界的朋友聯繫;也可以在網路上結交新的朋友,不管雙方的友誼僅僅是在網路上還是延續到真實世界,網際網路這樣一個不同於真實世界的場域,為我們的人際關係帶來了一種新的契機。

  溝通與人際關係

  不管親情、友情或愛情,都是需要靠溝通來維持,人際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基礎。林欽榮將人際溝通(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)定義成【註一】:個人將其意念傳給他人,並欲尋求共同瞭解,期其能採取相同行動之過程;在本質上,人際溝通就是一種意見交流,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;其包含的概念如人際溝通為兩人之間的互動、是有一定過程的、具有社會性的、是有策略性質的、具有目標性的。由此,我們可知溝通的基本特徵有五【註二】:一、溝通是對有意義符號的交換;二、溝通是一個過程,包含來源、訊息和收訊者;三、溝通需要有媒介;四、溝通是交互作用的(interaction),溝通雙方是交流的(transactional);五、溝通可以滿足我們的各種需求,如社交、表達、自尊、安全等各種需求。溝通是人際關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,透過溝通,人們的意見得以傳達、思想得以交流、情感得以凝聚。此外,溝通又可分為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,語言溝通指的是利用文字或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;非語言溝通指的是肢體動作如身體的姿勢、面部表情、身體距離、手勢、音調的抑揚頓挫等所傳達出來的溝通。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,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通常是並用的。

  林欽榮指出【註三】:人際溝通實具有許多功能,包括滿足個人的心理需求、適應社會性生活、協助個人取得應有的資訊、協同完成集體目標等。由此可知,溝通對於個人心理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、社會互動、情感的維繫…等,都有相當重要的影響。

  網際網路的出現,讓人際之間的溝通得以從現實生活延伸到網路上,透過文字、語音與視訊的傳達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以不受時空限制,甚至不受傳統人際關係的侷限,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連上網路,進行電腦輔助面對面或電腦輔助非面對面溝通;此外,網路上的人際以異性之間的交往居多,因此,接下來探討男女溝通的差異。

  男女溝通的差異

  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人們的溝通模式產生了很大的改變,例如超越了時空的限制、匿名、化名、缺乏情境線索…等,但是,最重要的,電腦輔助溝通讓人們除了傳統溝通模式之外有另一種選擇,亦是人們傳遞情感、交流資訊與溝通思想的重要方式。然而,男女性在情感的維繫方面扮演不同的角色,一般而言,女性是情感維繫的重要關鍵,而男女性雙方面在溝通風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。

  社會語言學家Deborah Tannen在《You Just Don’t Understand》(中譯:男女親密對話)中指出【註四】:因為男性與女性自小生長在不同的文化,因此兩性在對話中容易引起摩擦和衝突,亦發展成不同的對話風格,所以兩性的對話就像是跨文化的溝通。Tannen描述男、女對話方式之差異:男性的對話方式採公共性談話,像報告式、主題式的談話,不主動,其目的在提供資訊、展示自己的才能;女性的對話方式採私下談話,以尋求親密關係,像情感式、人際關係式的談話,主動談話,其目的在促進彼此的親近關係,重視支持、肯定與和諧。

  Patricia Wallace亦指出【註五】:一般而言,女性比較會強調語言在維繫團體凝聚與合作中,所扮演的社會情感角色;男性說話時則比較傾向採取任務導向的思維;而且不只兩性的談話方式略有不同,大家也會視談話的情境與談話對象調整說話方式,兩性的溝通方式不只在口語表達上有差異,而且兩性的行為語言亦有相當大的不同。

  女性在語言表達的能力上是很強的,但是在面對男人和面對一群人講話時,通常較缺乏自信,這乃是性別社會化的結果與女性較重視和諧的人際互動使然,在非語言溝通方面,女性較能有效傳達和接收手勢、動作和身體姿勢方面的訊息;男性由於被寄望陽剛、勇敢,因此在言談間表現出來的就是硬硬的、不易妥協、欠缺修飾包裝的言語,而且,男性在行為語言的表達與接收上較女性為弱,但其對空間的熟悉度和掌握力就比較強,且其會有明顯的攻擊慾望。因此,兩性在溝通風格上大異其趣。

  在電腦輔助溝通的性別溝通風格研究中,發現線上與真實世界中的兩性溝通風格還是有很大的相似性,除非是匿名或是去性別化特別明顯的線上人際溝通場合,CMC中的兩性溝通特質還是深受面對面兩性溝通特質的影響。

  不管是面對面的溝通或網路上的溝通,男女生的溝通風格具有相當大的差異,然而,由於網路匿名且隔離的特性,使得線上男女溝通還是與面對面溝通還是有所不同。溝通是促進理解的重要方式,也是避免衝突、增進感情的重要方法,但是,兩性之間的溝通方現顯現出如此大的差異,因此,理解不同性別的溝通風格,是促進彼此了解,增進和諧、避免衝突的方式,亦是增進雙方親密關係的重要一環。

【註一】林欽榮,《人際關係與溝通》,2001,台北:揚智文化。
【註二】彭懷真,《十全十美兩性溝通》,1996,台北:平氏出版有限公司,頁17。
【註三】林欽榮,《人際關係與溝通》,2001,台北:揚智文化。
【註四】Tannen, D.,《男女親密對話》,吳幸宜譯,1992,台北:遠流,頁25。
【註五】Wallace, P.,《網路心理講義》,陳美靜譯,2001,台北:天下遠見,頁234-261。

沒有留言: